來源:鹽田區(qū)衛(wèi)生健康局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22
天氣炎熱
正值暑假
不少人會去野外戲水
大家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
除了要注意安全還要警惕隱藏在水中的“殺手”
鉤端螺旋體病
鉤端螺旋體?。ㄒ韵潞喎Q“鉤體病”),也稱“鼠尿病”,是由鉤端螺旋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。病原體主要寄生在老鼠、豬、狗等動物體內(nèi),隨尿液排出后污染水源。
該病的典型癥狀為高熱、頭痛、眼結膜充血、小腿痛、乏力等。嚴重的鉤體病以黃疸、腎功能不全和出血傾向為特征。嚴重肺出血是重癥鉤體病的重要表現(xiàn),雖然罕見,但致死率高達50%-70%。
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或皮膚有破損時,接觸到污水、土壤等環(huán)境就容易感染。若接觸過可疑水源后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肌肉酸痛等癥狀,別當“小感冒”拖延,立即就醫(yī)并告知醫(yī)生接觸史,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。
感染“食腦蟲”
“食腦蟲”并非肉眼可見的蟲子,而是一類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單細胞生物阿米巴原蟲。
阿米巴原蟲感染主要分為皮膚感染和顱腦感染。通常來說,阿米巴原蟲有兩種途徑進入人體。一種是通過農(nóng)業(yè)工作。另一種是在江河、水塘中游泳或用被污染的水源沖洗鼻腔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迄今累計報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僅40余例,屬罕見的寄生蟲病。公眾無需過度緊張,但需提高防護意識。
玩水后出現(xiàn)高燒、劇烈頭痛、惡心嘔吐、頸脖僵硬,甚至很快意識模糊,務必立刻就醫(yī),并主動告知涉水經(jīng)歷。
防護指南
1.避野水:盡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戲水,避免攪動水體沉積物;
2.護口鼻:在自然水體活動時佩戴鼻夾、泳鏡;應盡量避免用野外的水給孩子洗臉,更不要飲用;
3.防傷口:皮膚有破損時避免接觸自然水體;
4.潔鼻腔:使用滅菌生理鹽水或煮沸冷卻后的水沖洗鼻腔;
5.排陳水:長期未使用的水管,需先排放積水再使用
資料來源:健康廣東微信公眾號
掃一掃在手機上打開當前頁